大解密:英文字體演變史 The History of Typography

大家都知道活字印刷是德國的古騰堡發明的,但你知道從那之後西方字體的演變史嗎?
來看看Word裡五花八門的字體到底怎麼來

在寫履歷、自傳、做報告時,你或許只會用預設好的字體,又或者,稍微選個比較順眼的;但對設計人來說,每個字體表達的感受不同,用途也不同。你知道每個字體背後其實都有他的故事嗎?看看這部有趣的影片:英文字體演變史 The History of Typography

影片中提到了不少字體、人物、和專有名詞,讓我們先來了解早期的字體發展:

1. 12th, German, Johannes Gutenberg, Blackletter (黑體字)

這種字體又稱 Gothic Script,哥德手寫體、Old English Script,舊式英文手寫體,源自於古時候的抄寫體,還沒有印刷術以前,每本書都須經抄寫員(Scribe)歷經好幾個月抄寫而成,他的特色是垂直線條很粗,水平線條細,在加上以前習慣在字上做裝飾,不太容易閱讀,藝術性大於實用性。看看古騰堡聖經就知道:

2. 15th, French, Nicolas Jenson, Roman Type

你應該對羅馬體不陌生,畢竟New Roman也是現在常使用的字體之一。這個字體源自於古羅馬建築、紀念碑上的刻文,由直線和整齊的曲線構成,結構嚴謹,清晰適合閱讀。當時義大利人認為西歐使用的歌德體是蠻族的字體,隨著文藝復興的浪潮,他們便採用羅馬體做為文明的代表,而這字體也隨著文藝復興一起傳遍全歐洲。

Windows系統預設的Cambria字體,和羅馬體相差不大,同屬襯線字體(Serifs),襯線就是在字母筆畫末端的小橫線,請看Times New Roman vs Cambria的比較圖:

3. 15th, Italy, Aldus Manutius, Italics (義大利體、斜體)

大家想必對這個字體不陌生,但一定沒想到,一開始發明這個字體是為了省錢,因為斜體字占的面積較少,同一張紙相對就能印上更多字,不過現在,斜體只用在強調、名稱等特殊用法上。

上述羅馬字體屬於的「有襯線體」可分為 old style, transitional, modern 三大類型:

4. 18th, England, William Caslon, Caslon→Old Style(舊風格體)

Caslon同樣是有襯線體,現今已演變出多種版本,最著名的就是用在美國憲法和獨立宣言(United State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上。這種字體非常適合用於歷史文件,就算縮到很小也依舊清楚,因此會說它”set a new standard for legibility.”(為字體的易讀性設下新標準)看看1782年Caslon製作的樣品單(specimen sheet),”Q”有長長的尾巴非常特別:

5. 18th, England, John Baskerville, Baskerville→ Transitional (過渡時期體)

看看這張比較圖就能發現舊風格體和過渡時期體在粗細筆畫對比的差異:

6. 18th, France, Didot. 18th, Italy, Bodoni.→Modern

現代字體有更細的襯線,和更大的粗細對比,像是Vogue雜誌就是使用這種字體

接下來還有無襯線體(Sans Serif)、埃及體(Egyptian)……,20世紀的字體則更為簡單,用幾何圖形的概念來建構。電腦出現後,字體更是五花八門,現在,每個人都能造出自己的字體。

下次再選字體時,請視用途好好挑選,別忘了,每個字體可都大有來頭!

英文字體演變史 The History of Typography 英文重點補充

1. (1:34) “riding on the coattail of the Renaissance.”

ride coattail: 有點像中文「搭便車」的概念,藉著別人的作為想不勞而獲,搭便車的人可稱為”coattail rider”
Bill isn’t very creative, so he rides on John’s coattails. ” 比爾不是很有創意,因此它抄襲強尼的想法
“Some people just have to hang on somebody else’s coattails.” 有些人就是只會搭便車

2. (2:02) “Type development stayed fairly stagnant until the 18th century”

stagnant:停滯的,可以用來形容空氣,也可像影片中用來形容某件事的發展,或者:”a stagnant economy“,停滯不前的經濟

3. (3:40) “As a backflash to the complexity found in typefaces of the 19th century”

backflash:回燃、復燃,原指在火場缺氧燃燒的狀況下,突然湧入大量新鮮空氣,而導致更猛烈的劇烈燃燒。這裡則有反抗、反撲的意思

你可能也會對VoiceTube上的這支影片有興趣:字型設計Typography,看看這些字型設計師們有什麼話要說:


Source: The History of Typography – Animated Short, Typography | Off Book | PBS
Photo Source: 1. FontFont, CC Licensed. 2. Jeremy Keith, CC Licensed 3. Gutenberg Bible 4. Roman stone Herzl Stiege Vienna 5. QIANQIAN’S DESIGN JOURNAL 6.William Caslon 7. Typography: Baskerville 8.Type Specimen (Bodoni)

Leave a Comment